处暑养生要“有的放矢”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开。处暑时节,三伏天气接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增大,天气虽逐渐转凉,但暑热依就持续,尤其是处暑尾声常出现高温天,俗称"秋老虎"。顺应节气,处暑养生要“有的放矢”,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保证充足睡眠

暑后入秋,天气转凉,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解"秋乏"需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二、及时增减衣物

处暑时节,白天温度高,早晚温度低,晚上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预防感冒及胃肠道疾病。白天衣物不宜添得过多,适当“秋冻”可以提高人体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适量运动

适当选择选择爬山、 散步 、打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但强度不宜过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过量运动、大量出汗可能会损伤阳气。

四、合理饮食

处暑时节雨水较少,天气较干燥,人体会出现“秋燥”现象,如皮肤干涩、口唇干燥等。推荐几种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1.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养脾气悦颜色之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

2.银耳。中医认为,银耳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3.梨。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4.蜜橘。蜜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与银耳合用具有养阴润肤、美容嫩肤之功用。

5.鸭肉。“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

除此之外,处暑日常饮食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避免辛燥,食用麻辣、烧烤、煎炸等食品容易上火,损伤阴液,易加重秋燥的症状。

2.天气舒爽,人的食欲逐渐好转,身体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食用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五、处暑食谱推荐

1.百合银耳莲子粥

1.png

功效:养心安神,润肺止咳。

原料:百合10克、银耳20克、莲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百合用清水浸泡30分钟,银耳提前泡发;莲子去芯;上述材料与粳米一起加入锅中,煮熟后食用。

2.萝卜老鸭汤

1692781784867249.png

功效:清热滋阴润肺。

原料:老鸭半只,白萝卜1个,姜、葱、盐、食用油等适量。

做法:鸭子切块,冷水下锅焯水,放入姜片去腥,捞出后清水洗净备用;将鸭子、适量葱、姜放入炖锅里,加适量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小时;放入切好块的白萝卜,炖20分钟,放盐后即可食用。

3.冰糖雪梨银耳汤

功效:润肺止咳。

原料:雪梨、银耳、冰糖、枸杞。

做法:银耳冷水泡发3-4小时,切小块备用;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将切好的雪梨、银耳放入汤锅,加水煮至银耳发软,汤发粘;加入适量冰糖、枸杞,煮至冰糖融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