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防病提示

暖春四月,万象更新,是外出“踏青”“春游”的美好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逐渐增多,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是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高峰。当前是流感流行季,加上清明节临近,人们外出祭奠、聚集聚餐等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仍然存在,各类人群仍要做好个人预防、健康监测等措施。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人群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防控建议:

(一)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需要大约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不过,流感疫苗带来的抗体水平,在随后6个月至8个月后逐渐下降,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所以,每年都要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参加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流感的能力。

(五)注意隔离,及时就医。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临床症状。

防控建议:

(一)符合条件人群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二)前往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等场所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排队等候的场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少交谈、少聚集、不扎堆。

(三)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四)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饮食、如厕、触摸公共物品前后用流水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清洁双手,清洁双手前不要触碰口、眼、鼻。

(五)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打喷嚏、咳嗽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七)初春早晚温差大,应合理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1.png

2.png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