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康防重症!贵州八项举措细化落实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
1月4日,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介绍了我省落实国家“新十条”情况和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工作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在疫情防控方面已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及细化重点任务,让群众“见医、见药、见干部”,推动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加强政策衔接落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贵州实际,2022年12月10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贯彻落实国家新十条优化措施疫情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33条措施,促进跨地区流动人员有序通行,最大限度减小影响范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建档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12月30日,下发《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序做好政策措施调整优化、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切实做好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的储备、着重加大医疗救治保障力度、科学做好分级分类救治、有序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科学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管控,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查验健康码和场所码,不再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健康码实行“红码”管理,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诊室),解决群众基层首诊需要。全省三级医院重症救治床位数达到国家开放床位数4%的要求,并配备重症医学医师1406人、重症专业护士3710人。此外,全省还有可转换ICU储备医师3867人、储备护士3043人。通过跟班带教学习方式,培训综合ICU储备医生2269人,储备护士5162人。
三是加强药品生产保供。20家省内企业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18个品种药品,加强市场供应。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照3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辖区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储备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帮助解决药品储备缺口。建立了新冠病毒救治药品日报告制度,对药品市场、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冠病毒救治药品使用及库存情况进行统计调度,适时测算全省药品实际缺口。在调配医疗救治药品时,一半以上药品供给基层,保障群众购药需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充分发挥贵州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布预防方、居家干预指引,加强治疗或预防上感类疾病汤剂生产并向社会供应。
四是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对全省430多万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摸底排查,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对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以及299万一般人群,按照“红黄绿”分级管理,进行定期随防,指导居家健康监测治疗,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重点人群。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及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村支“两委”、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以及广大农村党员,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共同点对点联系到户、到人,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和健康指导,帮助农村重症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及时转诊,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倡导少聚集少扎堆少串门,减少聚集性活动。1月2日起,为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免疫健康包,此次“防疫健康包”发放的对象是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包括国家分类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和次重点人群,重点人群为年龄小于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或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及失能老人;次重点人群为小于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发放工作由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各市州、县(市、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接收和精准发放,并配送中药汤剂;各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组织辖区村委会、社区落实好到物资的存放、装袋、实名登记及发放等工作,确保“防疫健康包”及时发放到老百姓手中。
五是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序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省市县三级均公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热线和接种点信息,方便群众进行咨询和查询。各地充分利用疫情发展的窗口期,创新工作方式,结合老年人群特点,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截至1月2日,全省累计接种3454.22 万人、9095.85万剂,全省全人群接种率为89.57%。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542.72 万人,接种率92%。
六是加强特殊场所分类管理。我省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做好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场所防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实施包保责任制,指定专人监督、指导和服务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内按照照护对象自理能力不同,分类别指定照护负责工作人员。司法部门持续加强监所封闭管理,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措施。
七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全面客观解读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基础。通过健康科普,树立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氛围。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引导群众认识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必要性,有效消解紧张心理、恐慌情绪。特别是针对群众的疑虑,解疑释惑;对一些谣言和不实传言,及时澄清、纠正,营造和谐的社会防控氛围。
八是加强医务工作者关心关爱。广大医务工作者持续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专门部署做好关心爱护工作,通过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开展先进奖励表彰、加强人文关怀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战斗一线,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