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追梦桥】松桃“三个狠抓”筑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战斗堡垒

松桃自治县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大县,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狠抓党组织建设,健全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方式,强化党建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坚持以搬迁群众为中心,把增进搬迁群众福祉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已组建党总支2个、单独建党支部16个、联合建党支部5个,配备党组织书记23名,选派党建指导员35名,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切实解决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二是深化“一核多元”。按照“六个同步”要求,建立安置点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教育引导各种组织自觉服从党的领导,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安置点基层组织体系。


三是强化教育管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安置点年轻人的培养,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引导搬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开展党组织党员集中培训2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安置点党组织全面过硬。



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本领


一是持续选派安置地工作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由县级党委统筹,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派52名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扶贫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派驻到安置点党组织工作,切实做到“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力量只增不减”,同步抓好其他群团组织班子成员选配工作。


二是选优配强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通过“五个一批”及时选聘一批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到安置点工作,切实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鼓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其他组织负责人,把离任村干部、年轻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等选配为居民小组和楼栋负责人。


三是着力开展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充分依托县委党校、“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和载体,突出需求导向和实战化培训,采取实训教学、送学上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安置点党员干部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扶贫政策、社会治理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本领。


狠抓制度建设,确保工作有序


一是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生态移民局,负责统筹调度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出地乡镇(街道)党(工)委与搬入地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沟通机制,采取派驻干部到安置点、定期召开协调会等方式,配合抓好搬迁群众的帮扶、管理和相关政策衔接保障,解决好涉及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合理划分网格,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构建“党支部+网格+楼栋”的纵向网格化管理层级,确保每一名搬迁群众都纳入有效管理,让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和党员等骨干担任网格员,保持网格员队伍与群众紧密联系,了解民情,转达民意,解决民忧,帮助政府完成好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促进和谐。


三是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安置点基层治理机制,领导和支持居民开展居民自治,健全群众谈心室、说事室,调动社区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四安家园”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顺利实现社会融入,保障安置地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