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追梦桥】碧江区灯塔街道:写好“联”字文章 建好“四安家园”

“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以来,碧江区灯塔街道在“联”字上精心部署,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齐抓共管、互联互通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发挥资源集聚效应,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见实效、创品牌,切实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居安、身安、业安、心安的新家园。


组织联建,举好“指挥棒”


“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在党委领导下工青妇组织打造的联合服务品牌。截至目前,灯塔街道矮屯(含地理)、白岩溪、和谐家园安置点均成立了“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实行“一套工作专班、一周一次联席会议、一日五事限时推进、一账一专管”的“4个一”工作机制,按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阵地、办公经费、人员配置、基础设施等问题。同时,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功能,从搬迁群众中推选社区“三委”成员,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党员、能人充实入干部队伍,实现团组织、妇联组织、工会组织全覆盖。目前,建立安置社区党支部4个,发展党员127人;工会组织4个,会员2882人;共青团组织4个,志愿者78人;妇联组织4个。形成了安置区党建有引领、工作有组织、群众有方向的良好工作格局,真正让搬迁群众找到了“主心骨”。

01.jpg


阵地联创,建好“服务圈”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打造点、连好线、拓展面、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如矮屯社区规划服务阵地8000平方米,打造“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四点半课堂”、图书馆、健身房、乡愁馆、巾帼创业室、红白喜事广场、文化长廊、“一老一小”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平台20余个,配套建设幼儿园1所、农贸市场1个、大型购物超市2个。着力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10小时限时办结制、10公里就业辐射面”工作机制,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就医、就学等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真正得到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2020年,矮屯社区获批省级“妇女之家”称号,“四点半课堂”获全省、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开展“与善仁人·爱在碧江”文明实践6项工程,被列为全国试点,并在矮屯社区成功举行了全省“新市民·追梦桥”观摩会。


02.jpg


工作联推,奏好“三重唱”


以打造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点为引领,结合工青妇工作需求,规范化建设了社区“两委”办公室、办事大厅、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矛盾纠纷调解室、职工书屋、“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新时代志愿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以社区楼栋划分网格点,实行社区干部楼栋包保制度。街道不断探索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拓展“综治+社区警务+司法+”,“3+N”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构建工青妇、人民调解委员会、警务室、物业、网格包保力量等各方力量、资源纳入统一管理,构建联抓联管工作格局。进一步简化低保、合作医疗、国奶扶贫、临时救助等民生事业办理程序,实行“一窗受理、一人负责、只跑一次”的“3个1”窗口服务模式,急群众所急,解决“一分钟”问题,真正提升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矮屯、白岩溪、地理、和谐家园安置社区在每栋楼显目位置公示“四员一长”联系方式,搬迁群众有任何问题和困难可直接找“四员一长”反映,切实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确保安置社区工作有人推、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03.jpg


问题联排,找好“着力点”

以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提高脱贫攻坚质效、建设“四安家园”为目标,扎实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访冬问暖”暨结对帮扶工作,增设矛盾纠纷调解组、房屋质量安全组、民生就业组、教育医疗组、防贫预警监测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组等六个工作服务专班,摸清了辖区易地搬迁群众底数,对搬迁群众存在问题进行了分类管理,街道班子带队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党组织进行“1+N”对接帮扶,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定期对搬迁群众开展帮扶工作,关心搬迁群众在搬迁后对生活的所需所求,关注群众搬迁后生活变化,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实现安家置业。春节期间,街道针对易地搬迁户开展了“访冬问暖、喜迎新春”走访慰问活动。此次慰问活动共筹集大米357袋、食用油207桶、四件套162套、餐具200套进行节前慰问,走访慰问搬迁群众429户1200余人。


04.jpg


文化联谊,唱好“交响曲”


针对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截至目前,在安置点社区开展各类大型文艺活动20余场次。同时建设了2个“乡愁馆”、1个文化长廊,展示了迁出地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民族特色,让印江、松桃、沿河等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让搬迁群众既记得住一杯久聚的愁绪,又能从中获取到文化自信,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街道还利用法制进社区、宣传进社区、文艺活动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振搬迁群众文化素质,强化搬迁群众的法律意识,破除搬迁群众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形成崇尚科学、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诚信互助的良好风尚,达到成风化人、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