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营造生育友好环境——访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龚仲明
提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贵州省如何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大力推动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龚仲明。
当代贵州:当前群众婚育观念变化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理解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龚仲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群众婚育观念日趋多元化。根据中国计生协开展的大学生婚育观念调查显示,“婚姻和事业的稳定”成为重要的生育必备条件,“先立业后成家”成为年轻男女共同的追求,觉得“养育孩子太难”的大学生也占有相当比例。
总体来看,当前年轻一代婚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部分人心中结婚、生育不再被视为人生必选项,只婚不育、不婚不育和离婚家庭也出现增多的现象。群众婚育观念发生变化是导致我国生育水平逐年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任务十分重要而迫切。
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优化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助力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教家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代际和谐,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家庭观,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加快计生协事业改革转型的迫切需要。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计生协迫切需要加快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转变,向生育支持、生育促进、生育保障转变,向服务更多家庭的生育意愿和提振生育水平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计生协改革转型向正确方向迈进。
2023年5月29日,贵州省“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暨“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宣传服务活动在龙里县举行
当代贵州:新型婚育文化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省计生协在推动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龚仲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这是党中央对新型婚育文化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也是全省各级计生协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近期,省计生协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向全省广大家庭发出了《弘扬新型婚育文化倡议书》,号召广大家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传文明、树新风,自觉成为新型婚育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提出了6个方面的倡议:一是重视婚育、尊重生育;二是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三是破除陋习、婚事新办;四是性别平等、责任共担;五是孝老爱亲、代际和谐;六是生育友好、共同营造。
省计生协还通过“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实施新型婚育文化试点项目、举办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开展媒体集中采访报道等方式,大力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广大计生协会员和志愿者用歌曲、舞蹈等文艺形式广泛传播婚育新风、带头弘扬婚育新风,有力推动了新型婚育文化在黔贵大地蔚然成风。
正如龙里县龙山镇龙山社区栗木寨布依族同胞在山歌中所唱:“我们走向新时代,思想观念得解放。弘扬婚育新风尚,优生优育人人夸。17部门来帮忙,配套政策暖心房。民富国强增人口,人才战略助兴邦。感恩党的政策好,永远跟着共产党”。
当代贵州:如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龚仲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第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时至今日,许多优秀传统婚育文化仍然值得传承弘扬。比如,在结婚生育上,古人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体现了当前重视婚育、适龄婚育理念;在婚姻关系上,古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与我们提倡的珍惜婚姻、家庭和睦相一致;在家教家风上,“修身齐家、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仍是大家共同的价值理念。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并与当前的人口形势和时代要求相结合。
第二,要大力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计生协等群团组织优势和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积极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文明婚育等新型婚育文化理念。要鼓励创作一批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婚育文化作品,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姻、和谐家庭等典型故事。要推动新型婚育文化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倡导将新型婚育文化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第三,要建立完善生育友好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育文化、倡导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包括计生协群团组织在内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强化部门协作,着力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协同推进、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建共享联动机制。要认真落实支持服务保障生育相关政策措施,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营造生育友好环境的良好氛围。